Sunday, May 1, 2011

最后一次电台辩论?

昨天又到了电台去参加《爱辩论》单元
为什么用“又”?
因为
这已经是第五次上节目

也不晓得是幸运抑或不幸 自己每次对上的对手都是狠角色
之前四次分别对上
沛文(拉曼大学辩手、全辩亚军)
文狄(马大教练、我的前教练兼辩论启蒙老师,天啊!)
连文(理大前辩手)
庭君(理大前辩手)

仿佛成了惯性
这一次的对手延续之前传统 也是盏不省油的灯
劭康(怎么称呼?准学长?=P)

=: 又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 :=

这一次的辯题是
《80年代后的青年是不是草莓族》
仓促之下前一晚才有空处理辩题
也确实来不及处理细节了
所以我只是乖乖地把主辯稿写好

结果作为反方的对手劭康很大胆地选用纯反驳的策略
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
因为他这么一开了个头 全场应该就是要拼内功
结果不出所料的他全场攻势相当凌厉
让原本想要攻守兼备的我到最后大乱阵脚
不会回应的我无法回应
懂得回应的我疲于回应
却完全忘记了发动攻势
结果就输了

可是我还是很开心
因为大家都说这场是一场有交锋的比赛
而更重要的是
这场比赛再次提醒了自己我最大的不足之处
超级爱解释 超级不攻击 超级不喜欢用论据数据 超级空谈

前几个月在帮忙陪练时有努力把这个问题矫正过来
可是才几个星期疏于练习 就没有特别加以留意
加上碰到这种专拆架构又拆资料的攻击性辩手
我的不足顿时曝露无疑

所以我要努力改过改过

在这里顺便和大家分享我的主辯稿

草莓的外表亮丽、质地软绵,味道甜中带酸。把草莓的特质套用在人身上,就诞生了草莓族这个概念 指的是在温室长大、抗压性低的人。

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草莓族这个称号仿佛永远都只是负面标签。
可是,我方在今天辩论开始前就要强调,我们讨论“80年代后的青年是不是草莓族”,绝对不是在打击时下青年有多烂,倒也不是在吹捧时下青年有多棒!诚如我方开篇提出的,“草莓”的特性有好也有坏,所以要有意义地讨论辩题,双方就应该客观分析时下青年是不是普遍上都具有鲜明的草莓特质。

我方将从草莓族的三大特征来论证立场:

一、草莓外表光鲜亮丽,一如时下青年总是要帅要美丽
Chanel, LV 到亚马尼亚,这些奢华名牌不再是成功中年人士的专利,而是青年热烈吹捧的品牌。走到高价咖啡店星巴克放眼一看,人潮多数是青年不说,更是人手一部iPhone。追求的物质往往超过需求和负荷范围,在中国就出现了欠下卡债的年龄层越来越低的现象。可见,不惜一切地讲究外在包装,追求品牌享受,为的就是让自己呈献光鲜亮丽的一面,这不就和外表鲜美娇嫩的草莓如出一辙吗?

二、草莓果肉质地软绵,正如时下青年一经打击就软绵绵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指出:“80后青年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很少有真正不顺心的事。以致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弱,心理素质糟糕。”于是我们看见迈入职场就不堪压力离职的青年大有人在。遇到情伤、课业压力、事业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脑里出现的唯一解决方案是我躲去好还是离开世间比较好?遇见挫折会像草莓一压就扁,为什么还不是草莓族?



三、草莓表皮疙疙瘩瘩挺有个性,正似时下青年我行我素的自我个性

上一代的人循规蹈矩,这一代的人问你什么是规矩。知名台湾作家侯文咏就在他的著作《不乖》里头提及:与其按照主流价值观乖下去,不如用不乖的角度思考问题,活出自己的人生!80后青年不仅标新立异,更是我行我素充满新意,想谈恋爱想念什么想做什么都自己拿主意!个性十足一如草莓疙疙瘩瘩,是不是草莓族不是显而易见了吗?

-------------------------------------------------------------------------------

原本就是开开心心的辩论嘛
可是今天上到AiFm的面子书专业想要看一看昨天的面子书投票结果
却让我发现了叫我不甚愉快的事情

这是我们俩人分别得到的票数 谢谢大家的支持 =)

让我不开心的正是这个:



其中理由 大家自行参透吧



No comments: